Sp. Pl. 2:715. 1753.
多年生半灌木状草本,株高0.5-1.2m。茎圆柱形,密被平伏的短柔毛。叶为单叶;托叶钻状,长约1mm;叶柄甚短,长约2mm,密被短柔毛;叶片倒卵状长圆形或倒披针形,长4-7cm,宽2-3cm,下面密被平伏短柔毛,上面无毛,基部楔形,先端微凹。总状花序顶生,通常长10-20cm,最长可达30cm,有10-20朵疏生的花;苞片披针形,长约3mm;与小苞片和花梗均密被平伏的短柔毛;小苞片条形,长约1mm,生于花梗的中上部;花梗长5-7mm;花萼深裂呈二唇形,长1-1.2cm,裂片披针形,上唇2裂片较下唇3裂片略宽和略长,疏被短柔毛;花冠黄色,伸出花萼外,旗瓣近圆形或微呈肾形,长1.5-1.8cm,瓣片基部有2枚胼胝体,瓣柄甚短,翼瓣长圆形,与旗瓣近等长,无耳,具短瓣柄,龙骨瓣与翼瓣等长,中部以上变狭并弯曲呈喙状,先端扭转。荚果长圆体形,长3-4cm,宽约1cm,无毛,有种子10-20颗。花期:几全年。果期:几全年。
产地:七娘山、南澳(张寿洲 5376)、梧桐山。生于海滨沙滩,旷野草地和灌丛中,海拔50-100m。
分布:台湾、广东、香港及海南。印度、斯里兰卡、越南、缅甸、马来西亚、澳大利亚、美洲和非洲的热带、亚热带地区。
用途:花美丽,可栽培供观赏;全草药用,有治风湿麻痹和关节肿痛之效。